为适应教育新形式、新要求,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励教师探索智能化教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全院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院于2024年3月17日至4月30日举行了第四届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我院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参赛教师将“学生中心”“课程育人”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教学设计,其中,殷猛老师在《全球电子商务》课程的“全球电子商务营销方案策划”部分的教学设计里,通过Notion AI整理和归纳课程资料,生成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借助Deepseek生成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和练习题,将课程资源导入到学习通平台,并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使用学习通进行课前预习、任务布置、课堂签到、课中抢答、课后作业、课后小测等环节。张朦朦老师在《电商平台视觉设计综合》课程的“微信小程序界面设计”部分的教学设计里,借助 AI工具,基于递进式任务序列,运用师生共创的五共教学方法,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效能激励作用,以讲练+成果数据支持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朋辈驱动”“效能驱动”“数据驱动”四轮驱动引导学生达成深度学习。张睿智老师在《物流空间学》课程的“AI+Arcgis 驱动的《物流空间学》理实一体教学设计”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法,同时利用 AI 生成预习包,根据学生回答自动推送相关文献与案例。基于开放数据集(如国家物流枢纽数据),学生通过 AI工具(如 Google Colab)完成基础数据清洗与可视化,预习报告提交至学习平台。孙红霞老师在《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的“供应链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中再用“案例分析→理论阐释→应用分析→思考总结”的授课模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采用撰写科研论文的逻辑思路进行模块化授课,基于阿里巴巴全球供应链面对疫情表现出了强大的供应链弹性为案例引入,进而引出“弹性供应链理论 ”,从而解释弹性供应链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并提出在疫情常态化下企业增加弹性相应的对策建议。王俊涛老师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物流中心选址——精确重心法”部分的教学设计里,运用BOPPPS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基于学习通平台学习,并通过线上习题,测试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线下进行知识梳理和重难点讲解。并结合课堂讨论和任务,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AI虚拟实验环境模拟实际的物流设施选址场景,利用AI智能教学系统,实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张腊梅老师在《工程制图》课程的“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的教学设计里,利用AI增强思政案例的趣味性,例如,讲制图发展史时,用AI让加斯帕·蒙日的老照片活起来,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讲三视图时用AI技术将梁思政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梁思成的手稿图结合做成动画……让枯燥的案例变得生动有趣,渗透思政元素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经学院专家组评审,殷猛和张朦朦两位老师获得一等奖,张睿智、孙红霞、王俊涛、张腊梅四位老师获得二等奖,杨玲、滕光富、韩冰、肖丽平、郑建华、薛珂六位老师获得三等奖。本次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是我院准备教学技能竞赛、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促进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也展示了我院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围绕教学创新做出的积极探索。

图1 殷猛老师“全球电子商务营销方案策划”教学设计方案

图2 张朦朦老师“微信小程序界面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图3 张睿智老师AI+Arcgis 驱动的《物流空间学》理实一体教学设计方案

图4 孙红霞老师“供应链弹性理论”教学设计方案

图5 王俊涛老师“物流中心选址——精确重心法”教学设计方案

图6 张腊梅老师“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