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物流与电商学院于S107会议室召开2026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选题论证会,为学院教师精准把握申报方向、提升申报质量搭建专业交流平台。本次会议特邀北京联合大学数字经济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威教授作专题报告,同时邀请潘勇教授、雷兵教授及李文华博士,围绕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核心环节展开指导—重点讲解申报书撰写技巧、关键注意事项与评审核心要点,结合项目指南深度研读,聚焦选题思路优化,为每位申请人提供具体且可落地的修改意见。副院长李艳菊教授,副院长任佳佳博士以及学院学术委员分会委员、全体博士(含在读)、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参会,会议由李艳菊教授主持。
李艳菊教授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向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感谢。李艳菊教授强调,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关乎成败,人与人之间并无聪明之分,唯有勤奋之别。在国家基金申报过程中,要深入领会申报指南精神,选题上追求“顶天”—-立足前沿、着眼高度;谋划上注重“立地”—-扎实基础、切合实际,积极争取领域内的认可,不断加强团队建设,甘于下苦功、持之以恒,绝不轻言放弃。李艳菊教授希望与会教师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学习交流,认真依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按时提交申请,力争在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中实现新的突破。
在专题报告环节,李立威教授以“项目评审程序、选题策略、申报书撰写”为三大核心维度,展开系统性、深层次讲解,既精准剖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趋势,更明确指出“优秀选题是项目成功立项的关键前提”。报告中,李教授紧扣“国家政策—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的逻辑主线,结合题目类型、核心特征及吸引力打造等关键要素,细致拆解选题全流程,清晰阐释题目拟定的核心原则,为参会教师搭建起科学的选题思路框架。随后,她进一步聚焦申报书撰写实操环节,针对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及文献综述等核心模块,逐一讲解撰写要点与优化方法,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实操指引。此外,李教授还鼓励教师们拓宽申报视野,主动关注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类型,建议通过“持续申报+经验交流”的方式积累经验,并寄语大家:“坚持深耕,终会收获立项成果”。
潘勇教授、雷兵教授、李文华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别从国家基金项目评审视角、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实践体会两大维度开展集中辅导,内容兼具指导性与实操性。潘勇教授聚焦申报核心环节提出建议:选题要锚定学术前沿与国家发展前沿,标题需兼具吸引力与精准度;撰写时需紧扣主题、逻辑连贯,同时注重前期科研成果积累,筑牢申报基础。他特别指出,充分了解科研项目定位是申报前提,选题需凸显时代性、新颖性与深度,而科学的题目设计更是申报书的“点睛之笔”。雷兵教授则重点强调,选题需同步具备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既要紧扣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精准解决现实关键问题,也要立足学科发展全局,将国际前沿理论与中国实际深度融合,以创造性研究推动理论创新。随后,李文华老师从四大模块分享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实践经验,包括科研项目类别分析、申报选题策略、论证逻辑搭建及研究基础梳理。为增强实用性,她还以个人申报书为案例,围绕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及参考文献等核心板块,逐一拆解具体写作技巧。
最后,副院长任佳佳博士代表学院向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再次致以诚挚感谢。他强调,全体教师应自我加压、主动成长,不断强化团队意识,增强科研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将申报国家级项目视为个人成长与学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任佳佳副院长希望老师们以本次论证会为新的起点,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沉心静气、持之以恒,在厚积薄发中追求卓越,以久久为功的定力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本次国家基金项目论证会的召开,让我院教师对基金申报的核心逻辑、关键环节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知,专家们的精准指导与细致答疑,更为老师们扫清了申报困惑,切实提升了申报信心与能力。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论证会为契机,在后续申报工作中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力争在2026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的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重突破,为学院科研发展再添新力。

